寶寶微量元素需要檢查嗎?
寶寶的營養健康,一直是倍受家長們重視的問題,家長們總憂慮寶寶營養不均衡,生怕營養短少。
在日常門診中經常有家長會咨詢寶寶是不是缺營養?能不能檢測個微量元素看看有沒有缺啥?每次咨詢時畫風如下:
“我家寶寶最近胃口很差,聽鄰居阿姨說寶寶可能是缺鋅呢,能不能先查個鋅,再給寶寶補呢?”
“我家寶寶最近有點枕禿,會不會缺鈣呀?能否查個血鈣呢?”
“我覺得我們家寶寶老是不長個,比同齡的孩子矮了一截,會不會是短少什么微量元素需求查一下呀?”
微量元素檢測的效果怎樣?究竟需不需求給孩子做微量元素呢?
一、微量元素是什么?
我們人體安排含有多種元素,醫學上根據這些元素在人體內含量不同,分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鈣、磷、鎂、鈉等。
微量元素: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碘、硒、錳等。
一些對人體很重要的宏量元素如鈣和鎂,也是寶寶微量元素檢查的方針。微量元素檢測就是經過提取寶寶的頭發或血液,檢測里邊微量元素的含量,根據標準判別寶寶是否存在微量元素短少狀況。
二、為什么說微量元素檢測,其實沒多大意義?
1.國家衛計委清楚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慣例體檢項目
早在2013年國家衛計委就正式下發《關于標準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告訴》,清楚指出“非確診治療需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打開微量元素測。”
文件的心境很清楚:
微量元素檢測不宜作為慣例體檢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的嬰兒。
因此一些母嬰店、藥店等商戶,假定還以微量元素檢測效果為由推銷任何產品是不符合規則的,家長們必定得多長點心。
2.檢測辦法不精確
①經過頭發查驗
查頭發如每個人頭發的發質,取頭發的部位、取頭發運用的東西以及化驗儀器不同,量化標準紛歧,過失大。
②經過靜脈血檢查
鈣、鐵等元素的生理相應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抽靜脈血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③經過驗血檢查
驗血化驗,假定抽血針刺的部位假定進針淺血液流不出來,化驗師需求用手擠出指尖血液來,必定會將周圍的安排液混入,這樣的檢測效果肯定是不太精確的。
3.檢測效果無法表現實在水平
①鈣
我們身體99%的鈣都是分布在牙齒和骨骼的,血液中的鈣只需大約1%,因此抽血檢測一般無法代表體內實在鈣的水平的。
②鋅
鋅主要以酶的成分之一存在人體內,分布在人體一切的安排器官、體液和分泌物中。鋅元素大約60%貯存在肌肉中,30%貯存在骨骼中(骨鋅不容易動用),血液中的鋅含量不到人體總鋅含量的0.5%。在血液中的鋅,其間血漿中占12-23%,紅細胞中占75-88%,白細胞和血小板中約占3%。因此,血鋅無法反映全身鋅的營養狀況。
③鐵
鐵在體內分貯存鐵和功用鐵,貯存鐵以鐵蛋白和鐵血黃素兩種辦法存在于肝臟、脾和骨髓中,大約占體內總鐵量的25%-30%;功用性鐵以血紅蛋白辦法存在于血紅蛋白60%-75%和肌紅蛋白3%中,其他許多酶也含有鐵,大約1%。所以,血清鐵不足以反映全身鐵的營養狀況。
假定要判別寶寶是否缺鐵性貧血,主張去醫院查一下血慣例和鐵四項。醫師會根據血慣例等檢查效果,結合癥狀、膳食剖析等判別寶寶是否缺鐵,以及是否缺鐵性貧血,單純依托微量元素無法有用檢測的。
綜上所訴:微量元素檢測無論是檢查辦法仍是檢測效果都不靠譜。
微量元素檢查項目不能照實反映寶寶體內是否有鈣、鐵等常量和微量元素檢查,臨床上確診相應微量元素短少,需在兒科醫師詳細病史點評及體魄檢查的基礎上,根據需求選擇正確的檢測辦法和實驗室方針進行檢測。
三、怎樣防備微量元素短少?
在現在生活環境下,各位寶爸寶媽們平常多學習怎樣平衡膳食,為孩子分配好一日三餐,保證寶寶的餐桌上的營養甘旨,食物多樣性,就能保證包含微量元素在內的營養均衡。
假定帶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一言不合就給孩子十全大補,亂補微量元素。純粹是花錢買罪受,不光交了智商稅,并且對寶寶沒有任何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