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量元素?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又叫微礦。如果去翻字典,「礦」的定義是「蘊藏在地層中的自然物質」。地里的元素就是礦物質、礦物元素。在營養學中,「礦物質」(minerals) 指的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大類無機營養素。所謂必需,是因為它們在動物體內有確切的生理功能,且必需由外界提供,動物自身是不能合成的(不然...就不用開采了嘛,直接請豬兄給打個鐵合個金,多好);一旦供給不足,就會出現缺乏癥。
大家還能背「元素周期表」不?哈哈。大自然好神奇,這么多元素,從地里水里空氣里,一層層地通過食物鏈,與動物、與我們鏈接起來。 (表中紅色框出來的就是營養學中的「微量元素」)
在自然界這100多個元素中,我們已知有多達45種礦物元素存在在動物體內。其中,又有12個是動物營養中的「微量元素」(trace minerals;也簡稱為“微礦”)。它們是: 鐵、鋅、銅、錳、碘、硒、鈷、鉬、氟、鉻、硼、硅。(其中,金字旁的這幾位,大家又自然而然地稱之為「金屬」)
所謂微量,是與「常量元素」相比較而言的。0.01%(100 mg/kg) 是個分界線,如果在動物體內含量高于0.01%,就是「常量元素」 --- 鈣、磷、鈉、鉀、氯、鎂、硫這7兄弟;少于 0.01%,就是微量元素了。還有一些更少的(比如鋁啊錫啊),雖然按道理吧也是微量元素,但因為它們在實際生產中幾乎不會出現缺乏癥,就一般不在動物營養的討論范圍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