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熱成像?
熱成像,從字面含義來看能夠分為兩塊,熱和成像。淺顯來了解,便是運用物體熱度來到達成像的目的。那么具體來說是怎樣的呢?和一般攝像機又有什么區別呢?
熱,全部高于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會向物體宣告熱輻射,熱成像鏡頭通過捕捉這種熱輻射,將熱輻射轉化成灰度值,再運用各個物體灰度值得差異結束成像。
物體表面溫度假定跨過絕對零度即會輻射出電磁波,跟著溫度改動,電磁波的輻射強度與波長分布特性也隨之改動,波長介于0.75μm到1000μm間的電磁波稱為“紅外線”,而人類視覺可見的“可見光”介于0.4μm到0.75μm。
其間波長為0.78~2.0微米的部分稱為近紅外,波長為2.0~1000微米的部分稱為熱紅外線。紅外線在地表傳送時,會遭到大氣組成物質( 特別是H2O、CO2、CH4 、N2O、O3等)的吸收,強度明顯下降,僅在中波3μ~5μm及長波8~12μm的兩個波段有較好的穿透率(Transmission),通稱大氣窗口(Atmospheric window),大部份的紅外熱像儀便是針對這兩個波段進行檢測,核算并閃現物體的表面溫度分布。此外,由于紅外線對極大部份的固體及液體物質的穿透才調極差,因而紅外熱成像檢測是以丈量物體表面的紅外線輻射能量為主。
成像,熱成像的成像現在有兩類,一類是制冷型紅外,一類對錯制冷型紅外。
致冷型的熱靈敏度高結構凌亂一般用于軍事用途而非致冷型靈敏度雖低于致冷型,但其功用已能夠滿意大都軍事用途和簡直全部的民用領域。由于不需要配備制冷設備,因而非制冷紅外熱成像儀性價比致冷型的高。現在市面上也多對錯制冷的熱像儀。
熱成像與一般相機的其他一大差異就在于鏡頭,紅外熱像儀鏡頭一般選用的是鍺玻璃制成。這種玻璃的折射系數很高。只對紅外光透明,而對可見光和紫外光不透明,所以能在很暗的環境下別離動植物,紅外熱像儀鏡頭比較一般相機的鏡頭中選用的普鍺稀散金屬元素,雖然自然界中的儲量不算低,可是高濃度的鍺提取難度非常大,因而鍺鏡頭的生產成本較高,市場價格往往高于一般的相機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