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人體內含量小于體重0.01%的元素,其中人體必需的有八種: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發現有趣的事:鈣其實都不屬于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這不重要……)
微量元素的一般情況:
鈣:
一般微量元素檢查都包含。99%都以碳酸鹽的形式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這部分稱為“骨鈣”),只有小于1%是游離態,存在軟組織、細胞液和血液中(混溶鈣池)。
血鈣是基本穩定的:
恒定的血鈣水平是肌肉收縮、心肌功能以及神經肌肉應激性所必需的,在內各激素調節下,血鈣為首,血鈣多了骨骼就吸收,血鈣不夠,骨骼就釋放。
由于這種調節機制:血鈣水平不能用于判斷人體鈣營養狀況。正常情況下,人體血鈣水平受到嚴格調控,只有在極度鈣缺乏或短期大量攝入鈣時,血鈣水平才略有下降或上升。
鐵:
人體中的鐵也大致分為兩部分:
功能性鐵: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酶,大概占總量的75%
儲存鐵:以鐵蛋白和血鐵黃素的形式存在肝、單核吞噬細胞、骨髓里,大概占總量的25%
其中,血紅蛋白中含量最高,占60-70%,參與紅細胞攜氧,也就是幫助人體把氧氣通過血液輸送到各處組織。
微量元素檢查的鐵是血清游離鐵,占極少部分,血液里存在血紅蛋白中的絕大部分鐵,卻不在檢測范圍內。
鋅:
全身95%以上的鋅存在于細胞內,以骨骼肌(占總量57%)和骨骼(占總量29%)為最多,血液中的鋅也主要存在于紅細胞內的碳酸酐酶中,約占血液中鋅的80%。
跟鐵一樣,單看微量元素中的游離鋅,很難說明問題。
其他:氟95%~99%分布在骨骼和牙齒里,銅70%以上分布在肌肉骨骼肝脾臟中,碘70%~80%存在于甲狀腺里,血液中含量少,頭發中更少,所以單從血液、毛發中檢測的數據,很難反映在寶寶身體里完整的含量。